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。
2006年5月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自2008年起,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本篇文章通过绘制端午节思维导图,深入了解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历史。
1. 端午节的涵义
“端午”的“端”字本义为“正”,“午”为“中”。“端午”,“中正”也,这天午时则为中正之正。
古人以天干地支作为载体,天干承载天之道,地支承载地之道,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,纪元通用天干地支。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,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,为全年周天运行最“中正”之位,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乃大吉大利之象。
据统计,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,达20多个,如有龙舟节、重午节、端阳节等。
2. 端午节人物纪念说
- 屈原纪念说
相传,屈原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力主联齐抗秦,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屈原遭馋去职,被赶出都城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自尽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
- 纪念伍子胥说
在阖闾死后,吴王夫差即位。夫差即位后,打败了越国后,吴国大夫伍子胥反对夫差对勾践放虎归山的行径,夫差不从。后来夫差在太宰喜否的挑拨下,赐死了伍子胥。伍子胥临死之前要求挖出眼珠,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上,要目睹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,便自刎而死。后来,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,人们便把端午节作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。
- 纪念孝女曹娥说
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,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,后投江而亡,从江中抱出了父亲的尸体,就此传为神话。因为曹娥投江的时间是五月初五,正好是端午节,于是就有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。
- 纪念介子推说
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,晋文公曾被迫流亡,途中饿得不行的时候,介子推为其割股献食。可在晋文公回国登上国君之位封赏群臣时,却偏偏忘记了这个曾经救过自己命的人。介子推在心灰意冷下,辞官归隐,这时晋文公才突然醒悟,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来接受封赏。
而介子推不愿出来接受封赏,于是晋文公以烧山逼迫其出山,然而介子推仍然不愿意出来,最终被烧死在山里。
因为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,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寒食节(五月初五)这天严禁烟火,只能吃冷的食物,而粽子作为寒食的一种,五月初五吃粽子就作为一种民俗流传了下来。
3. 端午节历史渊源
根据现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,人类有着两种信仰:一是天地信仰,二是祖先信仰。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、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;一系列的祭祀活动,则蕴含着袛敬感德、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。
古时南北风俗各异,先秦时代端午节的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,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。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,“端午”二字,最早出现在晋代的《风土记》中,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,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,早已存在。
关于端午节思维导图就分享到这里啦,采用在线白板工具绘制的端午节思维导图简单又漂亮。如果想要了解更多,那就赶紧进入博思在线协作白板社区资源进行查看吧,这款在线白板不收费,而且功能齐全、模板丰富并且操作简单。